各位同学:
2023年夏季学期,学校推出通识课程《历代绘画中的中华文明》。课程于4月27日正式开课,感兴趣的同学可于本周五(4月21日)登陆教务系统选课。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。
一、课程背景
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”(以下简称“大系”)项目是2005年习近平同志亲自批准,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、持续关注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。自2005年来,浙江大学团队联动全球260余家文博机构,在世界各地搜集、拍摄中国古代绘画的成果,编纂出版《先秦汉唐画全集》《宋画全集》《元画全集》《明画全集》《清画全集》,收录中国绘画藏品12405件(套),涵盖了绝大部分传世的“国宝”级绘画珍品。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,持续深化“大系”保护、利用、研究等后续工作,以“大系”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,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通识课程,充分发挥“大系”成果的育人功能。
二、课程信息
三、课程简介
本课程以“大系”为载体,讲解绘画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文明特质、形态和成就,使学生具有古典绘画及艺术史方面的基本知识和鉴赏能力,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,拓展全方位的文艺知识及人文素养,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。
四、教学方式
课程通过案例讨论、分组教学、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古典绘画及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力,并充分利用艺术与考古博物馆“大系”常设展开展实践教学,帮助学生建立起关于历代绘画珍品图像的更直观、更真切的认知与审美。
五、授课安排
六、教师团队
陈野,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,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首席专家,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、原副院长;兼任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组成员、省学位委员会委员、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、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、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、钱塘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、省历史学会地域美术史研究会会长等职务。省宣传文化系统“五个一批”人才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。长期从事艺术史、历史学和文化传承研究。出版个人专著11部,合作专著与论文集18部,在国家一二级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,20余篇应用对策报告获省委书记等省领导肯定批示。参与或主持包括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”(吴昌硕、嘉兴画派等卷)在内的10余项国家(含中宣部交办)和省级重大等项目。获中国图书奖、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国家和省级奖项。
金晓明,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,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。主要从事艺术理论、艺术史教学和研究,兼及书法创作。开设有《中国书法史》《艺术学原理》《20世纪中国书画史学史专题》等9门本科生、研究生课程。承担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(子项目负责人)、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(负责人)。十八年来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参加国家重点文化工程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”各断代集成整理编纂,为《宋画全集》《元画全集》和《海外藏中国法书集》副主编。论文《20世纪以来中国宋代绘画研究的回顾与思考》获得首届中国文艺评论优秀作品(奖)。兼任浙江省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。
欧阳碧晴,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博士、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博士后。现任职于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艺术史系、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,从事中国艺术史、物质文化史研究,担任国家社科重大委托项目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”子项目《明画全集》之沈周、吴门画家、蓝瑛与武林画派卷,《清画全集》之弘仁、萧云丛与姑孰画派等分卷副主编。
王一帆,武汉大学文学博士,浙江大学艺术学博士后。现任职于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、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,主要从事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。担任国家社科重大委托项目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” 子项目《明画全集》之文徵明卷、《清画全集》之王时敏卷、王翚和虞山画派卷、恽寿平和常州画派卷、扬州界画卷、扬州画派卷等分卷副主编,先后负责了项目中16个分卷的编纂、撰稿工作。
艺术与考古学院
教务处通识教育中心
2023年4月20日